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國家層面的基礎制度(國辦發〔2021〕22號)提出,要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和將政府的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加供給。四川省立足實際,率先在全國開展將符合條件的市場租賃住房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加快籌集房源,并在成都等6個城市先行試點。
為支持試點,還制定了支持政策,包括房東和承租人已確定租賃關系的,可向符合條件的承租人發放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補貼;房東可享有專門支持政策,專門政策主要涉及稅收優惠、民用水電氣價格優惠、支持住房公積金支付租金及提高提取額度、享受租購同權等。
限購城市,居民自愿將自有存量住房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規范管理的,且5年內不上市交易,可一次性新增購買一套住房。
基于四川省一戶多房和多戶無房的現實,開展打通市場通道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有利于進一步盤活市場存量房源,提高住房資源利用效率,拓寬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籌集渠道,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企業,也可以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時,四川省問需于民,開展青年人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調研。結果顯示在房價收入比高、創新創業意愿強的前提下,有高達42%的受調查對象處于租房居住狀態,他們最關心、最擔心的租房問題,依次是租金貴、租期不穩定、職住不平衡。
打通市場通道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對于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現實住房困難可以直到多重效用。
一是,市場租賃住房點位均勻,可以實現職住平衡;戶型多樣,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元化租賃需求。
二是,國有企業和其他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市場企業向社會發布征集令征集房源,統一運營管理并主要監管責任,房源安全和品質有保障,可規避租賃風險和糾紛。
三是,納入管理的房源須達到基本入住條件,存量房也能立即租住,比新建項目工期短,有效盡快降低新市民、青年人租住成本。
四是,從我要找房到政府主動推薦房源。當新市民、青年人經申請符合條件后,住房租賃經營機構等通過住房租賃管理平臺或其他信息平臺,將市場征集的符合條件的“房源清單”向保障對象推薦,減少了保障對象找房之苦。
2022年四川省提出,打通市場租賃通道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向保障對象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補貼7770戶
目前,成都已發放保障性租賃補貼4000余戶,南充市保障對象提出租賃補貼申請近700戶,通過市場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超過4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