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互聯網,和你屌絲翻身,到底有點子什么關系。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也就是直連時代下,個體的因素被不斷放大,放大到成為一種所謂的“個體革命”。這對現存的很多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都造成了特別大的沖擊。那么在個體革命這種大的背景之下,我們個人應該如何把握這個背景,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或生存能力,就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個體革命的出現
我們TII一直在幫助傳統企業往互聯網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也接觸了很多傳統企業的老板,或者一些業內的專家、學者等,在和他們溝通交流的時候,發現一個特別大的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最近愈發凸顯。
是什么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個體革命。個體革命是指個人在整個社會產業里面的因素和作用在不斷被放大。
為什么這樣講?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發生在華為,前段時間有個在互聯網和朋友圈里炒得火熱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一個華為普通員工在華為內部期刊上發了一篇名為“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的文章。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在給客戶預付款的時候碰到的一系列問題,包括繁瑣的財務流程、官僚的審批制度等等。這篇文章發表之后,立即引發了華為內部員工的激烈討論,甚至連其董事長任正非先生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華為內部存在著很多“毒瘤”,流程繁瑣、執行僵化、官僚作風等等,其實,不止是華為,很多大企業也都面臨著類似的“大企業病”,只是有些是隱性的,有些凸顯出來了。
華為董事長最后的聲明表明了其嚴肅組織的決心,但是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再去觀察整個事件,就會發現嚴肅組織并不是由任正非、孫傳芳這些華為高層由上到下去推動的,而是由基層的普通員工引發,由整個企業員工進行激烈討論,從而對現存秩序形成極大挑戰。
這就是我們講的個體革命,在當今時代下,個體的力量愈發強大,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觀點,都可以找到展現的渠道。哪怕是在華為這種十幾萬人的大企業里面,普通個體也可以引發整個大組織的改革。
再來看第二個案例,也是去年火爆一時的視頻。記者柴靜拍攝了一個關于大氣污染的紀錄片,在片子里,柴靜以普通媽媽的視角,對非常復雜的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了挖掘和反思。這部視頻一經發布,立即獲得了超過三千萬的轉載量,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環境污染問題的討論。
這在以前是一件不可思議,甚至是不敢妄想的事情,普通個體怎么可能獲得這么多信息,進行這么專業的調查,而且在大氣污染和環境治理領域里有大量權威專家存在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跟權威進行平等的對話,甚至挑戰權威。
最近幾年興起了大量的社群組織和社群經濟,資深媒體人羅振宇提出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觀點——未來人生存的邏輯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其實他就是在說,每個人沒有固定的場所和組織,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興趣,和兩三個人以輕資產的模式組織生產,以龐大的網絡進行社群連接,再把每個人生產的價值進行有效的傳遞,個體不再嚴格的受雇于組織,每個人可以脫離組織,脫離崗位自由存在。這也整合共產主義終極目標“自由人的自由聯合”不謀而合,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實現“共產主義”。
以上三個案例,分別講述了個人對組織秩序的挑戰,個人對權威的挑戰和個人對崗位的挑戰。所以,個體都在不停地挑戰固有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這也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個體革命。
個體革命產生的原因
在我們TII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這一切變化歸根到底是一種新興的商業邏輯,而這種商業邏輯是基于互聯網的本質——直連。
什么是直連?互聯網時代其實從本質來說是就是一個直連的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直連連接的兩端是企業產品和用戶。產品不再像以前通過各種中介和渠道去觸達用戶,而是通過直連直接連系,用戶直接和企業進行連接,這就是我們說的直連。
什么是直連時代?我們從時間尺度上面來看就可以清晰地發現背后的邏輯和脈絡。從手工業時代、工業時代到后工業時代,再到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從市場不確定性、組織內部的生產流程,和與用戶距離三個大的緯度去衡量,會發現在互聯網時代,上面三個維度發生了顛覆式的變化。
手工業時代不確定性基本上為零,大家生產什么,交換什么,組織什么,都是在一個非常小的市場里面完成,所以確定性很高。到了工業時代,這個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但是相對來說是近乎確定的。
比如工業和后工業時代的汽車行業,雖然用戶對汽車需求多種多樣,廠家也因此生產了不同的車型,但這種變化畢竟有限,通過有限的幾款車型就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所以這時候市場還是相對比較確定。而到了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場景和痛點都不斷在變化、不斷復合,用戶的需求變化不定,變得難以捉摸,可以說不確定性趨近于無窮大。
既然市場和需求是非常不確定的,就要求在互聯網時代里面無論是組織、企業還是任何互相協作的機構,價值生產也就是產品研發必須要達到極速。以前市面上一款車型,一經上市十幾年都不會有大的改型,只是在這個車型上面不斷修修補補。而互聯網時代里面,產品每周都需要迭代兩到三次,要通過這種快速迭代去響應用戶需求的變化。
正是由于需求的變化帶來產品的持續迭代,運營從原來手工業時代的單次接入或者多次接入,發展到了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實時、持續運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產品和用戶之間的距離為零,保持直接連接的狀態。只有企業和自己的用戶保持零距離,不停地提供迭代后的好產品去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樣的企業或組織才能夠生存下來。否則在市場上沒有企業的存在空間,這也就是互聯網時代下面企業永續的商業邏輯。
那我們繼續思考,直連連接的對象是什么?根據我們TII在眾多項目中的經驗發現其實就三個,第一個是人,第二個是服務,第三個是資產。
人和人的連接就形成了大的社群。就像前文提到的社群經濟和社群組織,這些社群里面就可能有產生社群的共享經濟以及社群的市場。
人和服務直接連接,產生了大量的共享經濟。我們熟悉的滴滴打車、優步,一個人提供運載服務,跟另外一群有出行需求的人通過APP直接連接,創造出了一個原來沒有發現的海量市場。
人和線下資產的連接,線下資產包括很多,比如街邊一個小打印店,跟互聯網上的用戶進行直接連接就可以產生很多O2O的新玩法。我們TII有些客戶就在做云端打印,用戶可以線上提交打印需求,商家線下給你把產品送過來,非常方便。這對傳統的打印行業進行了顛覆和變革,在線打印已經擁有超千億的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綜上,我們說在這種互聯網直連時代下,個體革命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由個體組成的組織也開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投稿/劉官華,TII咨詢CEO;首席咨詢師,微信:inplinqq。